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,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迎来深刻变革,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全面转变,内涵式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由之路。
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,始终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学科发展水平,作为保障人民健康、守护民生福祉的坚实支撑。近年来,在沈乃营副院长的带领下,以普通外科三病区为代表的医院临床重点专科,走出了一条“临床引领科研、科研反哺临床”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,不仅在咸阳地区树立起学科标杆,更在陕西省乃至全国外科学界展现出日益增强的学术影响力。
科研突破引领学科跨越,高水平成果竞相涌现
今年以来,普外三科科研工作实现多个历史性突破。2025年度,科室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四项,发表SCI论文6篇,数量与质量实现同步跃升。其中,王奔主治医师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外科学顶尖期刊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》(影响因子10.1),标志着普外三科在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已取得国际权威认可、学科实力显著增强。此外,科室牵头项目荣获“中陕核重大科技成果奖”,展现出团队在腹部微创技术、肝癌发生机制、肠道微生态与肿瘤关联等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创新实力。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外科学理论体系,也为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科学支撑。

平台筑基、人才强科,构建可持续发展新生态
科研的突破离不开平台的支撑与人才的集聚。普外三科依托省级重点专科平台,整合丰富的临床资源与病例数据,构建起多层次、全覆盖的科研项目体系,营造“人人有课题、全员参与科研”的良好氛围。沈乃营副院长高度重视人才梯队建设,通过组建科研小组、定期组织学术交流与前沿培训,系统提升团队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,培养出一支兼具临床功底与科研思维的复合型医学人才队伍。

临床与科研深度融合,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
“临床是科研的源头,科研是临床的延伸。”沈乃营副院长强调,科研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患者、提升诊疗水平。科室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向临床实践转化,将基础研究的新发现转化为诊断工具,将临床研究的新证据融入治疗方案,显著提升了对疑难重症的诊疗能力与患者生存质量。这种“以临床需求为导向、以科研创新为驱动”的发展模式,实现了临床与科研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。

立足三秦,辐射全国,以医学进步服务人民健康
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普外三科以临床为根基,以科技创新为追求,不断拓展诊疗边界,提升服务水平,在扎根咸阳、服务地方健康事业的基础上,通过技术下沉、人才培养、学术辐射等方式,带动区域外科诊疗水平整体提升,为陕西省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在践行“健康中国”战略的征程中,他们正以医学之光照亮生命之路,以科研之力守护人民健康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医者的责任与使命。
